本週(5/27)要與各位分享上週四(5/24),美銀美林(BofA Merrill Lynch)首席分析師哈奈特(Michael Hartnett)建議客戶在此景氣末升段如何配置資產策略的報告,裡頭詳述哪些景氣末升段現象已經出現,該持有什麼、賣出什麼,提供給各位朋友參考。
※ 景氣末升段跡象:
1. 表現最佳的資產是原物料。
2. 成熟國家的經濟成長正觸頂甚至已過高峰。
3. 債券市場因為通膨隱憂出現糟糕的報酬(10年期美國公債今年的年化報酬已為負10%,為1931年來最慘景況)。
本週(5/27)要與各位分享上週四(5/24),美銀美林(BofA Merrill Lynch)首席分析師哈奈特(Michael Hartnett)建議客戶在此景氣末升段如何配置資產策略的報告,裡頭詳述哪些景氣末升段現象已經出現,該持有什麼、賣出什麼,提供給各位朋友參考。
※ 景氣末升段跡象:
1. 表現最佳的資產是原物料。
2. 成熟國家的經濟成長正觸頂甚至已過高峰。
3. 債券市場因為通膨隱憂出現糟糕的報酬(10年期美國公債今年的年化報酬已為負10%,為1931年來最慘景況)。
筆者日前的文章《長期定期定額卻還不能獲利... 問題出在哪??》獲得頗多迴響,許多朋友看了之後深有同感。但那之後有兩位友人(化名 : 阿珠與阿花)分別拿著銀行的對帳單,不約而同的告訴筆者:「你早該寫這篇文章的,我現在的投資已經是這付德性,你說我該怎麼辦?」。巧的是,阿珠與阿花竟然也「不約而同」的在2011年下半年扣款,原因是當時美國被降評股市大跌,因此想進場用定期定額撿便宜,沒想到真的「愈撿愈便宜」,讓兩人欲哭無淚,而當時兩人選的都是同一檔基金:礦業。因此,身為朋友,筆者決定幫忙想想辦法,畢竟,應該也有很多人跟他們一樣,定期定額扣款的報酬竟然比定存還低!到底該如何扭轉頹勢呢?因此,筆者開始了以下的研究。
法則一:在低點永不停扣
前情提要一下,前一篇文章《長期定期定額卻還不能獲利... 問題出在哪??》的結論,主要是選擇上升趨勢的市場進行定期定額投資,懶人投資法(隨便買、隨便放、賺很大)才有實現的機會。
阿珠與阿花分別同時在2011年8月定期定額礦業每月5,000元,而不同的是阿珠在去年六月看到對帳單,定期定額的績效竟是-30%,一氣之下就停扣到現在;阿花雖然也知道定期定額績效很早就開始呈現負報酬,但因為工作忙碌也沒有理會,持續每月扣款5,000元至今。當然,在低點不停扣跟它凹下去永遠是定期定額獲勝的法則之一,但這麼做則考驗著人性與口袋深淺,我相信像阿珠看到定期定額績效竟然出現-30%還能沉得住氣的不多。阿花則是傻人有傻福,因為持續扣款,兩者的差距,就如同 (圖一) 顯示。
阿珠停扣之後平均成本一直維持在56.9元 (黃線)。而阿花在持續扣款的情況下,雖然淨值後來愈扣愈高 (紅線),但還是比阿花的平均成本低,去年六月底阿花本來跟阿珠一樣平均成本是56.9元,後來卻因為持續扣款慢慢拉近與實際淨值間的差距 (藍線)。因此,截至到今年七月底,阿珠還賠12%,阿花只賠4%,差距頗大。這也證明了淨值逐步走高並不代表愈扣愈貴愈不容易獲利,阿花的平均成本因為持續扣款從56.9元降至後來的52.3,是阿花可以縮小虧損的關鍵。
另外,淺藍色的線是筆者幻想的狀況。如果當初阿珠一氣之下的動作不是停扣,而是發狠加碼多扣5,000元,等於每個月扣款10,000元,也就是說,阿珠當時的想法若是「哪有永遠下跌的市場,老娘跟它拼了」的話,今年七月就可回本了,而且比阿花還厲害,當然能這樣想的人可說是少之又少,因為看不到低點在那的恐懼,會讓人失去理智,但記住 : 沒有永遠下跌的市場。
圖一、去年六月底之後阿珠平均成本(黃線) vs 阿花平均成本(深藍線)與淨值走勢(紅線)
就算礦業已在打底,長期扣到高點的投資人,要獲利須要考慮時間成本
回到現實,因為阿珠並沒有這樣做,還是得想出扭轉阿珠目前賠12%,阿花小賠4%的方法。而要扭轉投資的績效,就必須牽扯到對行情的判斷了。也就是說,若事實證明選擇上升趨勢的市場定期定額比較容易獲利,那麼換市場投資可能是最佳的選擇。不料當筆者回頭跟阿珠與阿花描述這個概念時,卻被她們打槍了。儘管她們認同應該要選擇上升趨勢的市場進行定期定額投資,但又不約而同的跟我問道:「礦業都這麼低了,而且去年六月的低點到現在都沒破,感覺上應該不會像之前那麼慘,應該還可以持續扣款吧?」
當然,筆者也沒有那麼看壞礦業,尤其目前來看正處於旺季投資的時間點(詳情請參閱前文:按照時令與節氣,利用能源、礦業、黃金投資幫我們加薪),從現在開始出現一段上升期間也不為過。然而,筆者想說的是,儘管礦業目前處於有機會的狀況,但要回到長期上升趨勢恐花費一段很長的時間,只能說長期來看礦業不再破底而處於區間震盪,就是最好的狀況。
那我們來看看,若礦業處於區間震盪的狀況之下,阿珠與阿花定期定額的部位會如何表現呢? 由於阿珠與阿花再度重燃對礦業的信心,從今年七月開始每個月加碼定期定額金額為扣款10,000元,而筆者「虛擬」一下今年八月到明年十二月的礦業基金淨值,想測試若呈現區間震盪的格局,阿珠與阿花是否有機會鹹魚翻身。
(圖二) 顯示從現在到明年年底基金淨值若在50~55元之間震盪 (紅線),重新扣款的阿珠直到明年年底才有機會回本,阿花則在三個月後開始出現正報酬,而最佳報酬出現的月份在明年三月與十二月,同時間礦業淨值到達54元,但獲利僅在3%左右。當然,淺藍色的線是筆者幻想的另一狀況,小明同期間開始跟阿珠阿花一起定期定額,所有條件都跟她們一樣,可以看出獲利狀況跟阿花差不多,但不要忘了,小明是從最近才開始投資,他僅花了8個月的時間就出現近3%的獲利,阿花卻用了44個月(逾三年半)才出現近3%的報酬,扣掉手續費之後,恐怕比定存還不如。
所以,結論是 : 礦業不是不能定期定額,但比較適合現在沒有部位的投資人,如果用在阿珠阿花這兩位已經長期扣在高點的投資人身上,想要長期抗戰的話,得先想想時間成本的問題;還有,礦業到底何時重啟上升趨勢,才是讓之前扣到高點的投資人,能改善獲利的關鍵。
圖二、今年七月以後到明年底,阿珠平均成本(黃線) vs 阿花平均成本(深藍線)與虛擬淨值走勢(紅線)
法則二:在淨值相對低檔直接單筆投入,拉低整體投資平均成本
阿珠和阿花分別聽了這樣的分析之後,當然會有被潑冷水的感覺,而且覺得投資都不賺錢實在很鬱卒。針對阿珠與阿花這類曾經長期扣在高點,成本受到高淨值的拖累,導致定期定額績效不如預期的投資人,若看好礦業不再破底,甚至未來盤整區間上移,也可以單筆進入市場將成本直接鎖在較低的水位,也是一個拉低整體平均成本的方式。(圖三) 顯示若阿珠在本月進場礦業10萬元台幣,淨值在48元左右,瞬間就讓扣了三年多的平均成本,從56.9元下滑至52.38,跟持續扣款的阿花一樣成本不相上下,若未來淨值真的在50~55元之間遊走,那麼阿珠的獲利機會將可大幅提升。
圖三、阿珠平均成本(黃線) 、單筆進場之後的成本(淺藍線)vs 阿花平均成本(深藍線)與虛擬淨值走勢(紅線)
法則三:搭配另一支上升趨勢的基金進行扣款
阿珠與阿花認為礦業很低,當然還是可以持續扣款,但上述結論已展現需要長期時間抗戰才有機會讓長久以來的部位獲利,如此一來難免越扣越鬱卒,因為自己長期的投資績效竟然是在跟定存比較,因此,若再搭配另外一支上升趨勢的基金進行扣款,來提升一下整體投資獲利的表現,無論是在心理上或實質上都有相當的幫助。至於如何避免選到下降趨勢的基金,筆者建議常常觀察對帳單,設好停利停損,最忌諱扣款後就不理不睬,才能免於掉入選錯市場的窘境。
真相是,金融風暴以後沒有真正的懶人投資法,現在連定期定額的標的都要仔細檢視並且進行分散,才能在瞬息萬變的趨勢中立於不敗之地。
(全文完)
你相信嗎?投資市場冥冥之中存在著不可思議的循環,只要抓住時間點,不需要殺進殺出,也無須在意這個市場處於多頭還是空頭,奇怪ㄋㄟ,一年當中就是在這個時候上漲機率突然提高,把握住就能為自己帶來不錯的報酬,算是小確幸吧!!儘管這樣的做法是基於過去的歷史經驗,但勝率若高就姑且一試吧!
遵循著夏天吃芒果,冬天吃蓮霧的準則,增加獲利機會
有些市場說也奇怪,只要一年當中在某特定時間進場,獲利機會突然變高,這就是俗稱的季節性走勢,通常比較有明顯季節性趨勢的市場,非原物料產業莫屬,尤其是下半年通常是原物料行情的旺季,主要是步入秋季之後用油需求開始增加,加上因應冬季歐美過年的消費需求提升,製造業叫料生產(例如電子產品)也在這時發酵,相關類股與市場當然就會發動了。
相反的,上半年因為原物料處於淡季,反而得以降低成本而喘一口氣的市場或產業也所在多有,例如亞洲市場中一些不生產原物料的國家特別是如此。此外,也有跟政治事件發展相關的部分,例如中國,每五年10~11月召開的全國黨代表大會與每年10~11月的中全會,都將決定隔年過年後中國股市的走勢,通常在每年4月之後走勢會比較明朗;而每年4~6月、8~10月的生技醫學年會,也是生技類股粉墨登場的時刻。諸如此類行情每年幾乎似曾相似,那麼我們應該趕快把行事曆翻開,一年的加薪計劃就靠這個了。
時值夏末秋初,那我們先來說說現在「最對時」的原物料相關市場與類股。
雖說下半年是原物料行情旺季,但各產業 (油、礦、金) 輪動的時間點卻不同
筆者曾經在6月12日發表的投資札記:「歐洲寬鬆加上中國降準再搭配季節走勢,新興市場與原物料進場時機優」一文中提到,油、礦、金三種原物料ETF一年當中勝率最高的月份分別是7月、8月與10月,而勝率最高的月份意指是正報酬機率最高,通常單月報酬率也是最高的情況 (能源單月報酬率則為一年當中次高)。
(圖一A~C) 就來帶大家回味一下這三張圖 (更新到2014/8/13)。圖中可看到1~12個月份,從2009年至今共6個年頭的統計,所以會有6個1月份、6個2月份....等以此類推。所謂的勝率,舉例來說,就是在6個1月份當中,若有3個1月份呈現正報酬,該指數單月表現上漲的機率即為50%,而月報酬率即為6次月報酬率的平均。不過,必須留意的是,勝率高與報酬率高的月份,反而代表的是出脫的好時機,之前就得逢低佈局。
(圖一A) 金融風暴以來能源類股ETF七月表現勝率最高,單月報酬率為次高(資料來源: stockcharts.com;2014-08-13)
(圖一A) 顯示金融風暴後七月份正報酬機率高達八成,單月報酬平均為3.4%,但隨後急速轉弱,因此在筆者6月中發表此想法之際,即建議7月份將能源類股部位落袋為安,畢竟當時能源類股自今年以來已累積不少漲幅,等到八月再戰亦不遲。
(圖二) 為今年以來NYSE能源類股走勢,可以發現在筆者6月中發表完能源類股最好落袋為安的言論不久,之後便一路下跌到7月底,而7月整個負報酬狀況是2009年來首次,之前每一年的7月都是正報酬,歸咎原因可能是今年以來至6月中的漲幅是六年來最高者,前幾年都沒漲那麼多,因此7月獲利了結賣壓甚重。不過,就趨勢上來看,季節性走勢還是有參考價值,(圖一A) 顯示8月份極有可能是能源類股落底的期間,再搭配 (圖二) 的線型走勢,目前在200日均線止穩的機率相當高,而10月通常是能源類股表現的旺季,冬天來臨之前就應該提前佈局,各位可以參考一下囉。
(圖二) NYSE能源類股今年以來日線圖(資料來源: stockcharts.com;2014-08-13)
同樣是在2014-06-12的投資札記裡,筆者反倒認為當時黃金比能源更具投資契機,主要是根據歷史經驗黃金類股的高點通常是在八月以後才出現,這從 (圖一B) 就可略見端倪。(圖三) 為今年以來黃金類股的日線圖,可以發現相較6月中文章發表後很明顯的已經漲了一段,那現在呢?儘管 (圖一B) 顯示8月份以後正報酬機率下降,但看看9~11月份的單月報酬平均還有2%~3%的水準,也不能說沒有機會,加上 (圖三) 顯示線型突破楔型整理,MACD黃金交叉,至少股價動能不弱。然而,8月底的聯儲年會葉倫對未來利率政策看法將對黃金類股產生製肘,從現在美元指數開始強起來的情況便知,所以若跟能源比較,能源類股表現似乎反而較有想像空間。
(圖一B) 金融風暴以來黃金類股ETF八月表現勝率最高(資料來源: stockcharts.com;2014-08-13)
(圖三) AMEX金蟲指數今年以來日線圖(資料來源: stockcharts.com;2014-08-13)
最後就是礦業類股了。金融風暴以來,礦業類股每每讓投資人失望,總擺脫不了投資損失的陰影,所以筆者特別拉長時間用周線圖來看這六年的變化 (圖四)。可以發現,在2011年美國被降評後被打趴的礦業類股,短中長期均線之後也呈現空頭排列。但在去年7月以後股價竟悄悄的站上20周均線 (藍線),而今年開始20周均線也跟50周均線黃金交叉了 (圖四綠色箭頭處),現在股價要挑戰200周均線,均線似乎正朝多頭排列發展,MACD線自2011年礦業類股被打趴後也逐步走高沒再破底,沈寂已久的礦業要發動了嗎?的確值得各位留意。
不過,無論如何,筆者用藍色框框標示從2009年來每年7月到年底的股價走勢,除了2011年發生美國被降評事件之外,其餘年份的下半年走勢都呈現多頭發展。而從 (圖一C) 也可參考到10月份單月報酬通常最為亮眼,目前看來的確是可以留意的族群之一,礦業類股似乎要揚眉吐氣了,真的需要好好追蹤囉。
(圖四) 礦業指數ETF(XME)2009年以來周線圖(資料來源: stockcharts.com;2014-08-13)
(圖一C) 金融風暴以來礦業類股ETF第四季表現勝率偏佳,單月報酬率以10月最高(資料來源: stockcharts.com;2014-08-13)
另外,筆者附上在2014/06/12「歐洲寬鬆加上中國降準再搭配季節走勢,新興市場與原物料進場時機優」一文發表後,相關原物料基金表現圖,供各位參考:(圖五)。讓我們一起為我們的荷包加油!
(圖五) 06-12投資札記發表至今,原物料相關基金表現圖(資料來源: 基智網;2014-08-13)
(本文完)
長期投資會獲利這種懶人投資法,在金融風暴後恐怕讓許多投資人失望了。筆者周遭很多朋友反應,他們長期定期定額扣款的基金都不會賺錢,結果檢視一看,果然不出筆者所料,即使他們很有恆心持續扣款,在低點也從不停扣,但光做錯一件事卻讓投資效果打折 -- 那就是選錯市場了!
定期定額雖是平均成本的概念,下降趨勢市場獲利難
對投資有初步了解的人,應該知道定期定額是一個平均成本的概念。每個月定期扣款一定的金額,買到多少基金單位數就要看扣款當下基金的淨值而定,有時扣到高點,有時也會扣到低點,以往的報章雜誌甚至是銀行的理財專員,都告訴我們長期投資複利效果驚人的美好願景,這不是不能達成,但必須端看市場趨勢。
(圖一~圖三) 顯示在下降趨勢、區間震盪與上升趨勢三個不同市場環境中,定期定額三年的假設情境(每個月扣5,000、皆從基金淨值10元開始扣款)。可以發現無論在哪種情境(下跌、盤整、上漲),平均成本都是一條比實際淨值更平滑的曲線,因此反映漲跌方向比淨值本身還慢。如同 (圖一) 顯示,在扣款一年之後實際淨值已穿破平均成本往下走,而淨值本身震盪走低愈跌愈多時,平均成本只能慢慢的往下,儘管淨值愈低所獲得的單位數愈多,但平均成本還是比淨值高,因此只要沒有淨值趨勢沒有反轉,虧損很難彌補。
圖一、基金淨值下跌趨勢中,平均成本、淨值與累積績效的走勢圖
(圖二) 則顯示基金淨值在三年當中從7元到16元區間震盪,也就是藍色淨值線走勢並沒有特別上漲或下跌的格局,這時候紅色平均成本線也很穩定的在10元到12元區間遊走,不過,可以發現累積績效時好時壞很不穩定,出現淨值急跌走勢就連平均成本也沒辦法挽救,因此,在淨值區間震盪的市場,必須見好就收,隨時做好停利動作落袋為安,才不致紙上富貴。
圖二、基金淨值區間震盪趨勢中,平均成本、淨值與累積績效的走勢圖
相較之下,上升趨勢最適合定期定額了。(圖三) 顯示基金淨值在這三年震盪走高,也因為淨值沒有明顯的下跌,甚至加速上漲與平均成本愈拉愈大,績效也愈賺愈多,這就是金融風暴之前許多新興市場與原物料基金的走勢,真的是隨便買、隨便放、隨便賺,而且賺很大,懶人最喜歡這種投資方法了,這也是報章雜誌、銀行理專最津津樂道的投資方式,他們沒有誇飾,這的確是真的,只不過只適用在震盪走高的市場罷了。
圖三、基金淨值區間震盪走高中,平均成本、淨值與累積績效的走勢圖
那你買對了市場了嗎? 過去三年你定期定額哪些市場呢 ? (圖四) 剛好符合上述下跌、盤整、上漲的市場,在同一家基金公司都找得到,所以基金的表現好壞主要是與選擇的市場息息相關。最近三年,無庸置疑處在上升趨勢的非美股莫屬了;中國股市沒有特別不好只是在區間盤整震盪;而礦業則是較為弱勢,但自去年七月以來已經在低檔盤整。
以筆者調查周遭親朋好友的經驗,很少人會選擇創新高的市場定期定額,因為多數想法認為會愈扣愈貴,成本愈來愈高,因此,要嘛就是選擇前一波多頭熱門的標的一直扣(新興市場或原物料);不然就是習慣在很低的市場累積單位數,愈跌愈要扣,不要看對帳單就好,放長總有一天會賺。
真的是這樣嗎 ? 那我們先來看看 (圖五) 這三支基金過去三年定期定額的績效。
圖四、三種不同市場,所屬基金過去三年績效走勢圖(資料來源:FundDJ;2014-07-23)
圖五、三種不同市場,所屬基金過去三年定期定額績效一覽表(資料來源:FundDJ;2014-07-23)
如果是愈低愈要扣,逢低累積單位數的思維,可以發現礦業扣了三年到現在還在賠錢;而讓許多投資人失望的中國市場,扣三年卻累積正報酬18.55%,一年有6%算還蠻不錯的;反而讓各位望而卻步、頻創新高的美國市場,儘管愈扣愈高,但三年來績效卻是最好,擁有將近四成的報酬。原因無他,累積單位數的思維沒錯,但終究淨值要上漲,累積的單位數才有用。因此,定期定額投資獲勝的不二法門,是選擇會漲且上升趨勢明顯的市場,才能實踐「懶人投資法」的精隨,供各位參考囉。
(本文完)
聯準會主席葉倫 7/15 在國會作證,提到若是就業情況改善超乎預期,升息速度就會比市場預期得還快,憑這幾個月亮眼的非農就業數據,黃金類股昨天墜落了。另外,葉倫也在國會殿堂中當起了投顧老師,點名生技股估值過高,使得這兩大類股聯袂重摔,那麼,技術分析的解釋符合這樣的說法嗎?
雖然技術分析無法預測未來,但至少藉此猜想一下市場行為,作為下一步行動的準備也頗具參考價值。
GDX面臨六月以來上升趨勢保衛戰,轉而區間震盪機率大
(圖一) 顯示GDX金礦類股ETF一年半以來的線型,如果我們先看上升與下降趨勢線來操作,就會買在藍色的圓圈與橘紅色的圓圈上,雖然還是有利可圖,不過畢竟是在漲跌了一段才進行動作的,像這樣區間震盪的格局,買賣會因此變得相當頻繁。通常在沒有明顯的趨勢,尤其在箱型整理的格局,因為每逢前波高點我們就會自動提起戒心,會再突破往上,還是又被打回來測箱形底部;相反的,如果回到前波低點是否能再度進場,此時多空力道的強弱,以及是否真正轉折來臨將是我們最關心的重點。因此,短線上我們可以用漲跌力道指標RSI,搭配短期與中期均線離差狀況的MACD柱狀體做確認與輔助。
回到 (圖一),我們用紅色箭頭表示絕對低點,綠色箭頭為絕對高點,再往下對照當時RSI與MACD發生何事?可以歸納以下重點 :
圖一:GDX一年半以來日K線圖[紅、綠箭頭為波段高低點](資料來源: stockcharts.com,2014-07-17)
(1) 紅色箭頭處(最低點)指數雖然破底但RSI與MACD並未破底
(2) 紅色箭頭處(最低點)MACD柱狀體負值來到最高(空方力道最強但有機會竭盡),或處在之後慢慢減少的階段(空方力道減弱)
(3) 綠色箭頭(最高點)指數創新高但RSI與MACD並未同步創新高
(4) 綠色箭頭(最高點)MACD柱狀體正值早就逐步縮小,也就是在最高點出現前,MACD柱狀體正值頂峰已提前出現,圖中期間兩次高點(去年八月底、今年三月中),MACD柱狀體正值頂峰已過,顯示指數創新高但漲升力道已下降。
所以我們對RSI與MACD的認識,並非只有前者80/20超買超賣,或是後者低檔黃金交叉進場、高檔死亡交叉出場而已,尤其是MACD,儘管金叉死叉仍可參考,但對短線交易仍會產生過慢的情形。儘管目前GDX仍在六月以來的上升趨勢線上整理,但RSI、MACD目前已一波比一波低,且MACD柱狀體已在零軸上下掙扎,六月份以來的凌厲漲勢是否稍作休息值得觀察。
NBI上升趨勢維持動能堪慮
看完區間整理的GDX,現在來看一直上升趨勢強勁的NBI。投資生技股一直讓市場又愛又恨,指數一直創新高直到今年三月中。如果我們也觀察RSI與MACD兩項指標有何變化?(圖二) 顯示NBI一年半以來的線型,可以發現從去年到今年三月中的上升趨勢中,僅有小波段的下跌,很明顯的這當中不需要頻繁的進出,無論任何時間點持有就算套牢也只是短暫的過程,因為指數馬上就創新高,因此只要Buy & Hold策略即可,不過,這是事後諸葛的推論,在指數創新高的過程中投資人通常都充滿被害妄想症,只要有風吹草動就認為最後一波來了。
這時候比RSI更重要的中期指標MACD就會扮演較吃重的角色。MACD比RSI更能掌握波段行情,而非區間行情。儘管我們在 (圖二) 看到許多高點低點的紅綠色箭頭,但MACD線卻不輕易掉落至零軸以下,大部分時間只會在上面重複金叉與死叉,上升趨勢結束一直延續到今年三月中翻落零軸以下才確定。
至於MACD柱狀體 (離差值) 還是有正負最大值是相對高低點的參考性,只不過趨勢強勢 (無論往上或往下) MACD翻上(下)零軸的速度蠻快的,因此在零軸由上轉下 (由下轉上的) 位置也會比較接近絕對高低點。
就如同今年三月中,不用等MACD線落到零軸以下,前面就有兩次出場機會:首先是三月初柱狀體落到零軸以下,隨後三月中MACD死叉並跌破其上升趨勢,三月底最後確認MACD落到零軸以下,剛好同時NBI指數自2011年底的上升趨勢也破壞了,這就是所謂上升趨勢的最後一波,因為之後就算會反彈,也將轉為區間震盪走勢,快速解套的上升趨勢料將不再出現,會整理一陣子了。此時此刻的區間整理,RSI與MACD柱狀體 (離差值)又會回到觀察的重心,這兩者都來到相對低點,可能有反彈機會,但是否能突破前波高點,還要多加觀察。
因此,RSI在強勢的上升格局中比較無法判斷何時是「最後一波」。通常RSI只要維持50以上都會是強勢的上升格局,但由 (圖二) 可知RSI碰觸50的機率比較高,表現得比MACD更為敏感,而傳統上認為超過70、80為超買區也只能作為相對高點來參考,選在這些時候出場就好像這些綠箭頭的點位一樣,但只要確認是上升趨勢,RSI接近或跌破50就可以進場,但前提是上升趨勢必須存在。我們可以看到三月中RSI才從50跌落並開始下滑,但通常我們還會等一段時間以確認RSI不會再回到50以上,等到進一步下滑時差不多也是MACD線翻落零軸的時候。
試想三月中若沒有搭配MACD確認趨勢,說不定還有可能在RSI接近或跌破50進而躍躍欲試逢低進場,雖然自今年一月份以來RSI一波比一波低的敗相已初露,但若參考去年強勁的上升趨勢發現也曾出現過,可能讓人覺得沒什麼大不了的,然而比較不敏感的MACD卻早已多處露出凶兆,顯示上升趨勢動能持續下降,實在讓人為之警惕。
圖二:NBI一年半以來日K線[紅、綠箭頭為波段高低點](資料來源: stockcharts.com,2014-07-17)
(本文完)
沒有賺到錢的人好像比比皆是,無論你身在何處。全世界的股市一個接一個創新高,從金融風暴中心的美國開始,在行文此篇札記的同時(今年七月初)已經站上了17000點,再來就是經歷歐債危機的歐洲股市,甚至去年深受 QE 退場所苦的印度、有9000點心理關卡魔咒的台股,飛也似的往上攀升,印度股市創下歷史新高,台股則有機會往萬點邁進,於是在放空戰場上,又增添了幾筆烈士亡魂。
如果可以買到便宜的東西誰想買貴,但重點在於貴與便宜的定義每個人都不一樣,這就是金融市場有趣的地方,有多有空到底誰才是傻子,必須等時間驗證。可以確定的是,投資必須拋開對以往經驗的執著,讓「價值」與「價格」的視野變得更寬廣,才能立於不敗之地。
我們無法預測風暴,但人性的恐懼貪婪始終不變
若現在問各位要不要進場美股,多數人的答案要不是拒絕,要麻就是遲疑,原因不外乎是指數價位太高,深怕進場後指數隨即從高點落下,可以理解的,這是因為我們的恐懼使然,即使我們經歷過那麼多次的多空循環,也無法為這波的多頭下定論,各個市場派別在金融風暴後爭論股市多空與經濟復蘇蕭條的聲音始終不絕於耳,而市場上多數投資人一直以來選擇觀望,就在這過程當中搭上美股順風車而大賺的人真的很少。(圖一) 顯示自金融風暴以來美國股票型基金累計流出超過5,000億美元的規模,自去年才開始出現淨流入,但也才回流不到一半的水準。而2002~2008年波段漲幅僅為105%左右,美股基金淨流入就超過6,000億美元;而自金融風暴低點至今美股漲幅已經接近200%,自那開始迄今美股基金還淨流出超過3,000億美元的水準,顯示全世界很多人都沒跟到,愈漲就愈不想進場,對美股的恐懼正與貪婪在拉鋸。
圖一:美國股票基金自2013年才開始出現像樣的淨流入,之前股市早就漲翻天(資料來源: 富蘭克林投顧 / ICI;2014-03)
儘管我們都知道,歷史上的多頭都是在一片樂觀的景象中結束的,但一直創歷史新高的股市的確讓我們有市場很樂觀的錯覺,上述的資金流向告訴我們,全世界有很多人因為很恐懼而沒跟到,太過樂觀導致股市泡沫破裂的前提似乎太牽強。
然而,天底下哪有不散的宴席?美股自金融風暴以來已經邁入第五年的多頭,根據華爾街日報統計,自1945年以來美國標普500指數在多頭格局中每18個月就會有一波超過十趴的「像樣跌幅」,但這次自2011年中美國被降評以來,已經連續32個月沒有過十趴以上的跌幅。儘管這不是最極端的,因為華爾街日報的統計指出,截至目前為止,美股最長的多頭在1990~1997年新經濟期間,這連續82個月震盪走高的漲勢中間也沒出現超過十趴的跌幅。
主要央行的貨幣政策,將成為多頭延續時間的主要關鍵
如果金融風暴的慘烈,是我們前所未見的黑天鵝事件(儘管之前或有蛛絲馬跡可循),那麼也有可能這波美股超誇張的漲勢也是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黑天鵝事件」,因為這跳脫出我們過去對多頭市場的認知。
到底應該對創新高的股市如何應對?我建議仍可以歷史泡沫破滅前的徵兆為依歸,就如同之前所提,無論這波多頭如何展現,有多誇張,唯一不會變的是人性的貪婪與恐懼,仍將主導市場行為,另外,資金面、基本面、技術面等環境亦缺一不可。以下幾個指標可以作為我們投資創新高市場要留意的關鍵指標,如果沒有發生,party is not over :
(1) 資金面:勞動參與率創新低,寬鬆基調應得以持續
景氣又不如以前好,股市憑什麼創新高,沒錯,但說穿了,就是不要跟政府作對。單靠雙率政策,就能讓資金蜂擁而出,股市與房市等金融資產價格向上提升,但經濟復蘇的效率卻比以前差很多,這也是金融風暴以後若只看基本面會錯失很多投資機會的原因。
美國股市頻創歷史新高,有部分原因當然跟低利環境與印鈔票有很深的關係,資金環境的寬鬆與否將是股市多頭延續的關鍵。倒也不是說聯準會一旦完全收回QE或升息,多頭將迅速轉空,雖然還是會有一些震盪。只不過在景氣還沒有全面復蘇前,尤其是就業市場沒有確實的改善,反而為了抑制資產泡沫或通膨疑慮而提前升息,股市很可能就會遭受到重大衝擊。
(圖二) 是一個很有趣的圖,來自美林證券近期的報告。深藍色的線代表美國勞動參與率,橘紅色的現為美國債券與股票的總價值。在美國勞動參與率代表16歲以上人口當中有工作意願者的比率,可以發現實際上自2000年以後,想投入職場的人已開始下滑,有可能因為製造業大量外移至新興市場所致;金融風暴以後不想找工作的人比率更高,是35年來的最高水準,但這些不想找工作但實際上也是失業的一群人,卻不會被算進失業率的計算當中,這也是為何聯準會主席葉倫一直強調失業率並不是考慮升息的關鍵且唯一的因素,堅持維持寬鬆政策仍有其必要性,如此一來股債雙漲的資金行情仍可延續。換句話說,儘管金融風暴以後勞動參與率驟降,就業情況仍未全面復蘇,支撐金融資產價格持續攻堅的最大驅力,就是聯準會的寬鬆政策,因此,若在景氣與就業全面復蘇之前升息,對重點依賴資金寬鬆的金融資產而言,上漲動能將大受影響。
圖二:勞動參與率創新低,金融資產卻創新高,主要因為寬鬆政策所致(資料來源: BoA美林證券;2014-06)
因此,市場對於聯準會何時升息的預期,將會主導創新高股市的走向。美國本週公佈6月份失業率已下滑至6.1%,非農業就業人口大幅增加28.8萬人,遠超過市場預期,4月份非農就業還上修到30萬人以上的水準,就業市場改善已經有跡可循,但勞動參與率則持穩在62.8%,為1978年來的最低水準,這些閒置的人力一直是葉倫心上的大石。若我們要觀察這些亮麗的就業數據背後,市場對於聯準會升息時程的解讀,可以觀察中長天期公債殖利率的狀況,如果未來就業數據持續轉佳,但實際上債券殖利率仍無法大幅反彈,顯示市場仍認為聯準會仍有意壓低中長天期利率,升息時程提前機率低。
(2) 基本面:通膨升溫顯示經濟改善,藉由公債殖利率觀察市場對升息時程的預期
不過,需要留意的是,在就業環境完全改善之前,通膨不能失控。雖然就業改善與景氣復蘇目前變成聯準會的首要之務,但是央行的天職—對抗通膨,相信聯準會也沒有忘記。過去可以放心的印鈔票無非就是通膨沒有威脅。然而在美國5月份通膨數據出爐之後,市場開始緊張起來。根據美國勞工部的資料,5月消費者物價指數(CPI)年增率攀升2.1%,不只高於4月的2%,也創2012年10月來最大增幅,為2012年初來首度連兩個月CPI增幅達2%,其中食品價格寫下2011年8月來最大漲幅,剔除食品和能源的核心CPI上升0.3%,增幅也是2011年8月來最大。而聯準會更為關心的核心個人消費指數年增率(core PCE),在今年二月也陡角度的攀升 (圖三),儘管目前仍持穩在2%以下。
通膨上揚某種程度上是經濟復蘇的證據,景氣好當然也是支撐美股持續創新高的關鍵,許多分析師也預計今年底之前通膨可望達到聯準會的2%目標,但是否通膨比景氣復蘇先到,市場也開始議論被迫提前升息的可能性。
(圖三) 顯示儘管今年2月美國個人消費指數年增率大幅走揚,但10年期公債殖利率仍持穩在區間,反而是去年五月聯準會前主席伯南克提到QE減碼的緊縮論調,才使得市場開始反映資金環境變化的認知,10年期公債殖利率因而大幅攀升,股市當時也受到影響而下跌,因此,我們除了要關心未來就業狀況與通膨發展外,市場對於提前升息的敏感度是高的,我們可以藉由觀察公債殖利率的變化(殖利率上揚表示資金趨緊,公債價格下跌),判斷市場對於資金環境的感知,這當然也是在股市提前下車的訊號之一。
圖三:10年期公債殖利率反映市場對資金環境的認知(資料來源: stockcharts.com;2014-07-05)
(3) 技術面:
創新高的股市難免三不五時會出現技術面過熱的疑慮,因此,面對趨勢強勢的市場,很難一波賺到底,常常獲利出場之後,就沒勇氣再去追高。因此,筆者認為如何在超過十趴跌幅出現前,或是在趨勢反轉之前全身而退,仍需參考前述資金面與基本面的景況,再搭配技術分析做輔助,比較能掌握完整波段,不要整天自己嚇自己。(圖四) 顯示標普500指數ETF自2011年美國被降評以來觸底反彈至今的走勢。觀察RSI與MACD等指標在過程中就會提早下車。
首先就MACD的部分 (圖四最底部),2012年4月開始到年底就展開一波比一波低的下降趨勢,也出現過兩次死亡交叉,2013年中跟今年上半年也是,雖然期間也重新低檔黃金交叉過,但依此進場後過不了多久又要下車了,而且指數始終處於創新高,會懷疑自己進在高點,因此自己嚇自己提前下車的可能性很高。
另外,RSI的部分 (圖四橘色線) 就好些,通常跌破50的時間很短就是強勢格局,去年3~5月、11~12月RSI到達超買區 (兩處粉紅橢圓框框),之後也的確出現跌幅,可以依此先行退場,然而,當RSI又回落到50附近應該可以重新進場,不過很少人可以做得到,因為想等看看會不會再跌破50, 但確定後又難以下手重新追高。
在此提供另一技術指標:漲跌家數線 (AD Line,圖四金黃線),主要是每日上漲家數減掉下跌家數的累計,此線上揚表示上漲家數仍超過下跌家數。儘管每個個股權重不一樣,但數量多就是一種力量,在指數創新高的過程中若上漲家數愈來愈少,很容易產生背離,過不了多久指數上漲的動能就難以為繼,如果同期間再搭配這指標做參考,也就是其上升趨勢仍存,我們就可以在RSI接近50時大膽進場。
圖四:標普500指數 vs. AD Line / RSI / MACD的技術(資料來源: stockcharts.com;2014-07-05)
(本文完)
今年六月份以來,市場上的大事不外乎是歐洲央行的負利率政策,與中國的降準(調降存款準備金率)的行動,除了美國注資金額陸續將減少之外,增加流動性成為全世界央行的運動。一般預料,歐洲此次的負利率政策將對市場釋放超過5,000億美元的資金,規模已經整整逼近美國的QE2 (5,500億美元),這對未來金融市場有何重大影響?筆者認為在這樣的注資舉動下,去年被QE減碼重創的新興市場貨幣/債市/股市與原物料將起死回生,儘管這也不代表創歷史新高的歐美股市會崩盤,但不可否認有些獲利了結的資金會前往這些之前被忽略與低估的市場。
依照QE2的經驗,歐小/美小/東歐股市最具漲相,產業則由能源與原物料為首
依照QE2的經驗顯示,自2010年8月底宣布之後,全球各個股市無不已漲升回應,直到2011年中美國被降評漲勢被迫中斷,不過這第一波漲勢似乎還是有強弱上的差別。(圖一) 顯示,多數股市在QE2宣布之後,到隔年4月底均達到相對高點,這些指數當中漲勢居前三名為:東歐/歐小/美小;拉美跟日本則是敬陪末座,不過漲幅也有十趴左右。但值得留意的是,日本在這段期間因為QE2日圓進而升值了4%,日股表現只能備受壓力;另外,當時新興市場多處於升息循環,股市表現也不甚良好。反觀目前,新興市場升息壓力不若以往,中國日前已宣布降準,希望某些銀行可以增加對中小企業的流動性,巴西央行也暗示自去年4月開始的升息循環可望步入尾聲,再加上全球資金再度寬鬆,去年被錯殺的新興市場可望再度起死回生。
(圖二) 亦顯示相同的情況,多數產業指數在QE2宣布之後,到隔年4月底均達到相對高點,在這首波漲勢中,表現最好的就是能源類股,其次是原物料與非必需消費類股,某種部分原因也是因為適逢冬季用油旺季與聖誕節消費旺季的原因,更將讓資金題材發會到極致。
地緣政治緊張搭配季節性因素,原物料與東歐最具機會
這也讓我們想到了,時節已進入下半年,也開始步上原物料與科技等產業的旺季,而在生技類股也在第三季末開始有醫學會議題材。不過,從本益比的角度來看,現在最便宜的市場,非新興市場與原物料莫屬。即便歐美股市創新高的狀況下,新興市場目前本益比仍低於20年的平均值,全球再度寬鬆出來的資金,還是會考慮買便宜貨。
況且,近期中東又開始發生地緣政治的緊張事件,油價此時此刻收盤創下近九個月的高點,算是天外飛來一筆的題材。不過,現階段也是原物料(油 / 礦 / 金)最佳的進場時間點。(圖三~圖五) 顯示金融風暴以來,每個月進場能源/黃金/礦業類股的勝率,可以發現原物料相關類股在每年第三季後表現勝率較高,但似乎黃金看起來六月是最適合進場的時間點,值得各位參考。
(本文完)
相信大家都有以下的經驗 : 明明看好的市場就會漲,但選到的基金卻一點也不爭氣。因為我們投資的是主動管理的基金,基金經理人選擇的標的就會影響到基金績效,所以葫蘆裡賣甚麼藥是很重要的。然而,選基金是否一定要參考長期績效,應該有討論空間。
投資同樣的市場,基金績效可以相差十萬八千里
以最近最夯的歐洲基金來說,同樣是屬於歐洲小型股的基金,最近一年的績效也可以天差地遠(圖一)。最好的原幣報酬與最落後者可以差距11%,當然最有可能的原因是出在基金經理人選股的部分。
圖一:歐小基金近一年績效一覽表(資料來源 :鉅亨網,2014-06-03)
可以發現景順全歐洲與柏瑞歐小在國家別的差異上(圖二),主要是英國與德國的比例,後者相較前者重押在這兩個國家;而在產業別的部分,前者比例較為分散,後者則在前四大產業:工業/金融/非必需消費/科技等景氣循環的產業上重押。
圖二:歐小基金國家別與產業別持股 ( 資料來源 :基智網,2014-03-31)
若我們用MSCI歐洲小型指數來當作大盤以比較績效,MSCI歐小指數的國家別配置中(圖三),英國就占了近38%,德國僅近11%,以柏瑞歐小的國家別配置來說,很明顯的就是重押德國小型股。相較之下,景順全歐企相較MSCI歐小指數則在英國小型股呈現減碼,而德國也僅小幅加碼,也就是在歐洲核心國家沒有這麼多的部位。
圖三:MSCI歐洲小型指數國家別配置 ( 資料來源 :MSCI,2014-05-30)
所以,若比較這兩支基金近一年的績效(圖四),搭配MSCI歐小/德國/英國指數的美元計價報酬觀察,發現德小與英小指數落後大盤(歐小),而以英德兩國為重心的柏瑞歐小表現也是,而景順全歐企在相對減碼英國與德國的情況下,成為相較大盤與同業勝出的關鍵。
圖四:歐小基金與指數表現 ( 資料來源 :基智網,2014-06-03)
投資沒有永遠的輸家贏家,短線上的表現也會變化
如果想從事看好市場的趨勢投資(持有超過一年以上),一年以上的績效可以判斷出這支基金在多空焠鍊下的表現,更加能凸顯基金經理人操作功力。
(圖五)顯示歐小基金一年以上績效前五名的部分,會發現沒有永遠的冠軍,不過,能在這三年內的績效一直保持前五名者 :景順全歐企/施羅德歐小/安盛羅森寶歐小,算是基金操盤功力較佳的基金,因為這三年當中歐洲經歷過歐債危機等事件的干擾,一年/兩年/三年都未重創基金績效,而從未於前五名當中脫隊,值得中長期投資人多加關注。
圖五:歐小基金一年/兩年/三年表現前五名 ( 資料來源 :鉅亨網,2014-06-03)
然而,股市沒有永遠的常勝軍,就算類股也會開始輪動,沒有一種配置是永遠的輸家或贏家。長期績效亮眼(一年以上)並不代表短線上(三個月以內)的績效絕對是居冠的狀況。這就要看投資持有時間長短的目的為何。如果只是想要賺取機會財,那麼短中期的績效就會是我們必須留意的。
(圖六)顯示三個月內各期間歐小基金前五名的部分,可以發現中長期的績效常勝軍:景順全歐企/施羅德歐小/安盛羅森寶歐小也無法全員到齊了,取而代之的是瀚亞歐小與富達歐小。另外,值得留意的是,之前一年績效最落後的柏瑞歐小,在一周的績效當中也竄昇到第三名。
圖六:歐小基金三個月/一個月/一周表現前五名 ( 資料來源 :鉅亨網,2014-06-03)
原因無他,就是資金輪動。還記得柏瑞歐小相對同業在英/德兩國配置較多的比例嗎?(圖七)顯示富達歐小在英國比重更高,高達近45%。而在產業配置部分,富達歐小與柏瑞歐小一樣,在前四大景氣循環產業中也配置較多比例,共77%(柏瑞為83%)。以前述最近一年績效表格中可以看出,富達歐小與柏瑞歐小兩者都處在吊車尾狀況,但最近一個月以內績效似乎開始要往上攻堅。
圖七:富達歐小與景順全歐企國家別配置 ( 資料來源 :基智網,2014-03-01)
圖八:截至2014/6/4,歐小相關基金與指數一周表現 ( 資料來源 :基智網,2014-06-04)
從(圖八)可以看出,在近一周基金表現上富達歐小與柏瑞歐小表現不俗,而MSCI英國小型股指數表現也很亮眼,因此,是否資金開始轉進歐洲核心國家值得後續觀察。也就是說,若是以短線賺取機會財投資的角度,本來就要留意資金輪動在國家別與產業別間的配置,挑選長期績效最好的基金,不見得在短線投資上有預期的效果。關於應該要從何種期間,挑第幾名的基金在短線上勝率最高,請看本篇第二部分析。然而,若是定期定額長期投資,那麼參考中長期的績效應該是最穩健的做法。
(本文完)